首页> 企业文化> 企业刊物

丹山威凤势将飞 攻坚克难铸光辉——飞凤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侧记

飞凤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处理).jpg

广元,飞凤山。  

冬,凌晨六点。

山峰矗立,颇有葛胜仲词中“丹山威凤势将飞”之势。雾气氤氲,绕山腰流转,愈发衬托出这座因武则天而闻名的山之巍峨。

边坡上,夜色如漆与山间静谧相互交织,而另一头的飞凤山项目部依旧灯火通明。灯火经雾气湿润渲染,似乎将这隆冬夜色一点一点冲淡,钻机轰鸣声阵阵,公司项目部人员24小时轮流倒班坚守在地灾防治的第一线,脚下巍巍山体便是他们战斗的阵地,滑坡与滚石便是他们正在对抗的劲敌。

2014年7月19日,用周边厂区工人们的话来讲,便是“此生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天”。由于连续性强降雨施威,诱发了飞凤山边坡原有的支护工程发生了两块合计30余万方的滑塌,东侧边坡亦出现大规模变形,周围厂区工人们在惊慌失措中紧急撤离,厂区生产一度陷入中断。

“险情迫在眉睫,驰援刻不容缓!”为了保障周边厂区的安全,应国防科工局要求与中核清原环境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在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的领导下,公司发扬“川核铁军”的传统作风,立即组织技术、施工人员成立抢险小组奔赴现场全面开展对飞凤山边坡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与边坡加固补充勘查工作。2015年年初,飞凤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展开。

兵贵神速 攻坚克难战险情

飞凤山治理工程东西宽度800余米,面积达41000平方米,整体体积近80万方,是项目部目前承接的工程量最大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面对体量如此巨大的项目,抢在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保障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注定将是一场与时间的赛战!

25天,稳定滑坡!

为防止汛期强降水的冲刷造成二次滑塌,项目部迅速投入到应急抢险的工作中去,立即调集设备,成立钻探班、钢管安装班、填砾班及注浆班等班组,投入多台设备24小时分平台连续流水作业。为了争分夺秒,作业平台配备了防雨、防滑器具,在安全的前提下,风雨无阻地持续推进工程进度。管理人员亦时刻对进度进行监督、协调。经过不舍昼夜的连续抢险,不到一月便完成276根钢管抗滑桩及1500方的堆载反压施工,对滑塌区的边坡变形、岩体松弛起到了有效控制,为治理工程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0天,编制方案!

通过地质、水文地质数据比较,项目部发现以往支护工程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现有治理工程的开展。于是,新方案的编制又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白天,技术人员们在陡峭的边坡上认真勘查,记录着地质数据,碎石与泥土在脚边滚落;夜晚,在项目部会议室,技术人员与专家展开交流、激烈讨论,不觉间东方已经鱼肚白。经过十余次反复审查、修改,方案最终顺利通过评审,不仅为后期开展主体工程施工提供依据与参考,更对彻底消除飞凤山地质隐患、保证周边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技术保障。

150天,主体完工!

完成钢筋混凝土浇注约68000方;抗滑桩共340根;钻孔321个,总深度达6600余米;支护锚杆、锚索共7000余根,总长度近90000米;完工集水井19口,总深211米;清理土方56万多方……这些无不是无私奉献与集体智慧铸就的成果。项目人员始终坚持“一切围绕工程干”的理念,哪怕在新春佳节,为了确保主体工程按工期节点稳步推进,他们毅然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坚守在第一线,群策群力:工程量大,便增派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土方量大,就硬化场地道路,改变土方清理计量方式,提高运土效率……不仅如此,技术人员无论晴雨,每天对地质情况进行查验与编录,甚至身系安全索,只身坠入30余米深的桩孔对护壁进行技术检验。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使得项目部在第一时间发现施工中一处新的滑动面。技术人员随即连夜召开应急会议,编制方案,冒雨对滑动面进行加固,及时对险情进行了控制,避免了滑动加剧或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20150310_093345_副本.jpg

项目部技术人员深入抗滑桩桩孔对护壁进行技术检验

技术先行 因地制宜显成效

“飞凤山地层多为碎石粉质黏土,土壤含水量大、成型性差、抗压力弱、易破碎,加之岩体结构复杂、构造裂隙发育、工程体量的巨大,与一般的边坡治理相比更具难度!”项目经理、公司副总经理岳建国如是说。得益于多年地灾治理经验与技术积累,项目部集思广益、创新思维,大胆采用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有机结合的方式,研制出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办法。

工程现场情况复杂,项目部便结合实际对设计方案进行及时调整,确保治理措施最优化。针对飞凤山边坡成型及稳固性差,技术人员便在传统的抗滑桩、锚索等措施外,对覆土薄、基覆界面倾角大的坡面,加以多排短桩分级支挡,进一步增加边坡的稳固性;土壤含水、排渣不畅,施工人员便采取竖向集水井与横向仰斜式排水孔相结合的方式,再以两孔水磨钻钻孔、除渣交替流水作业,不仅有效地排出了富水带的浅层地下水,也防止了排水孔的塌陷、堵塞与锈蚀,施工进行事半功倍……

边坡每个平台特别是滑塌区域都设有专业的监控设备,这些是技术人员们的“眼睛”与“尺子”。通过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在飞凤山广阔的边坡上构建起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及时将施工中岩土体的各种水文地质信息反馈到项目部、监理和业主单位,使之实时掌握整个边坡及滑塌区的具体情况,并与动态设计相结合,做到提前发现、提前预警、提前处理,不仅有效地保证了施工的安全,还确保了工程质量,压缩了工期。

为确保工程治理的稳定,技术人员不仅采用规范、精确的计算,在反复核算后,每每“参验而必之”,将计算结果通过公司省内规模最大的物理模拟试验振动台反复模拟验证。

当得知工程即使在发生8.5级特大地震和强降雨叠加的作用下,仍具有不低于10%的安全裕量,能够保证治理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国防科工局、环保部以及中核集团对项目部在工程中的创新与严谨予以了肯定。

全体动员 安全到位铸口碑

DSC_0752_副本_副本.jpg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左三)、中核集团副总经理杨长利(右三)赴飞凤山项目部检查调研

飞凤山治理区域广、坡面陡、孤石多,存在难以避免的交叉作业,加之工序复杂、工期紧,施工设备与人员多,安全工作开展异常艰巨,但安全不仅事关工程的进度,更关乎项目人员的生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如此偌大的工程,唯有将安全意识深入工程中的每一个人,才能保证安全真正落到实处。

为此,项目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安全防护上,除了购置保险与优质的安全防护用品外,还在施工现场铺设主、被动网、安全防护桩、拦石护栏、施工通道等各种安全设施来加强安全防护,为工程的顺利施工创造了安全的环境。

在安全监管方面,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都自觉担起安全员的职责,切实做到安全全员参与、层层覆盖,不仅由专职安全员带头,制订分工详细的值班表,对施工现场进行24小时轮班值守,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还联合业主、监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根据详细的安全奖罚制度,对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严格予以处罚教育,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自工程开工以来截至工程竣工,飞凤山未发生任何生产安全事故。国防科工局、中核集团对项目的安全工作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指出,在治理进行中能保证规模如此巨大的工程在施工期间做到“零事故”,足见安全工作做得细致、做得深入,说明这支队伍是技术强、有能力、有水平、能干事、作风优良的队伍!


正所谓“兵之情主速。”项目部在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的领导下,始终攻坚克难,秉承军队作风迎难而上,通过艰苦奋战打赢了一场漂亮的地灾治理“闪电战”。一根根抗滑桩、一个个格构镶嵌在飞凤山边坡上,似一张蔚为壮观的水泥巨网,将边坡这头在雨季暴戾不堪的巨兽牢牢禁锢,两次2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与多次大暴雨难以撼动其分毫,工程成为“川核铁军”地灾治理战上的又一座丰碑。

文/项目部 胡鹏 王强军 综合办 龙承帅